![]() |
前几年去湖南郴州考察,当地人说,他们要变成港澳、珠三角地区的后花园,前几年他们已经开始提出。人家是外省的城市,距离珠三角那么远。我们阳江没有理由不去融入珠三角地区。 ——— 阳江市市长魏宏广
“虽然我们(阳江)不是珠三角地区,但不要把自己排除在珠三角地区之外。”近日,阳江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魏宏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,阐释了阳江未来如何进行“区域合作”———“不仅要与粤西地区各市加强合作,更重要的任务是融入珠三角地区。”同时剖析了目前产业转移园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。
将促使西部沿海高铁尽快上马
记者:今年6月份,在粤东地区召开的现场会上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省委书记汪洋提出,“粤东各市要竞争更要合作”。粤西地区即将召开现场会,“区域合作”预计也将是一个重要议题,在这方面阳江有哪些设想?
魏宏广:粤西地区的区域合作紧密性,从历史上看,确实比不上粤东地区的区域合作。这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。这次省委省政府召开粤西工作会议,也是希望我们几个市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。
首先我觉得,粤西地区可在农业方面加强合作。粤西各市共同特点是“人多地广”,湛江、茂名人口700多万,阳江200多万。各市之间农业互补性很强,大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上,特别是特色经济上有着很好的合作空间,例如水果、农药以及海洋渔业。
其次是交通方面的合作。目前,粤西各市需要共同思考,怎么样早日建成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?目前这条铁路是从广州到深圳,建成以后将一直经过粤西各市,直通湛江,那时阳江到广州只需一个多小时。现在就需要我们几个市通力合作,促使这个条铁路的建设尽快上马。
第三,港珠澳大桥动工在即,如何承接香港的产业、加强粤西与香港的合作,各市也有很大合作空间。
最后,作为阳江来讲,怎么利用湛江港以及湛江上马的大型项目、茂名石化基地等优势,加快发展我们本地精细化工产业和发挥阳江港的作用,与湛江、茂名产生一种互补关系。
目前,省里要求粤西地区定期轮流开会,对如何加强合作做一些新的探索。粤西工作会议结束后,我们各市将朝这一方面继续努力。
绝不允许阳江游离珠三角之外
记者:阳江作为粤西各市中最接近珠三角地区的城市,如何与珠三角展开合作?
魏宏广:对于阳江自身来说,除了与粤西地区加强合作之外,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融入珠江三角地区。
这既是省委、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,也是我们阳江发展的现实需要。前几年去湖南郴州考察,当地人说,他们要变成港澳、珠三角地区的后花园,前几年他们已经开始提出。人家是外省的城市,距离珠三角那么远。我们阳江没有理由不去融入珠三角地区。
阳江在粤西各市中最靠近珠三角,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,是粤西对接珠三角的前沿。阳江发展很重要的方面,就是主动融入珠三角,不要把自己排除在珠三角之外。游离于珠三角发展的外围,是绝对不能允许的。现在,我们提出“学习珠三角,融入珠三角、对接珠三角、服务珠三角”。
在这方面阳江有许多工作要做,首先是思想的对接,学习珠三角地区创新、务实的精神,带动阳江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。
再则,基础设施的对接,比如刚才谈到的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,只有交通的对接,才为我们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发展路径。我们希望西部沿海高速铁路能早日上马,工程竣工后,从阳江到广州只需一个多小时,这样阳江就能真正融入“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”中。
紧接着,就是产业的对接。我们要思考如何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,如何落实“双转移”政策。目前,阳江与珠三角地区联手共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4个,其中,中山火炬(阳西)产业转移园是全省最早动工兴建的产业转移园区。
产业转移园的发展还有些不足
记者:我们也调查过部分粤西地区产业转移园,发现有些不尽如人意,目前产业遇到哪些困难?
魏宏广:产业转移有经济规律在起作用,我们希望发展得更快一些,更好一些,但是,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起作用。以前存在产业园基础建设投入不足,产业定位不够明确。产业园的发展还有些不足,这是事实。
接下来,我们会按省委、省政府的要求,通过竞争下来转移扶持资金5个亿的基础上,规划用好这些资金。一方面加大园区开发的力度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争强转移园本身的吸引力;第二,与广州、珠三角地区建立一种互动机制,如联席会议制度。希望通过双方政府的努力,动员一批适合在阳江投资的企业加快转移步伐。
第三,我们近期也派出了8个小分队,前往珠三角地区开展产业招商、资源招商。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对于今明两年来到阳江产业园并投产的企业,给予适当奖励。
记者:汪洋书记在工业园建设方面也提出要“产业错位发展”,阳江如何避免产业雷同的现象呢?
魏宏广:对于产业雷同的现象,我觉得,这背后可能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,在我们政府层面,肯定希望引导产业,能聚集在一起,发挥更好的聚集效应,节约资源、成本。作为政府只能进行规划和引导,力求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。但是要彻底避免产业雷同的现象,道路还比较漫长。比如,阳江的五金刀剪行业,我们希望五金刀剪企业都能聚集在阳江,但因企业不同偏好等各种原因,很难实现。
作为政府只能规划、鼓励和引导,目前,阳江每个园区都有不同规划。比如,高新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,精细化工、临港工业。福冈工业区发展电子技术、食品加工。阳东工业区主要发展五金制品、服装行业。
打“南海Ⅰ号”牌发展海洋旅游
记者:阳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,阳江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呢?
魏宏广:怎么做好海洋的“文章”?如果说我们过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点只是发展海洋渔业,而今天,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在更加广义的范围运作海洋经济。
首先继续发展海洋渔业,这一点我们绝不放松,目前阳江的海洋渔业总量仅次于湛江在全省排第二,去年产量接近90万吨。
除此,我们还要开拓、发展其他海洋经济的领域。一是海洋旅游。其中包括如何利用好“南海Ⅰ号”,发挥阳江丰富的沙滩资源。目前,“南海Ⅰ号”入驻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即将开馆,我们将以滨海旅游作为载体,逐步发挥“南海1号”海洋文化效应,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。
再则就是临海工业,阳江有很好海岸资源,包括海岛的海岸线共有400公里长。有非常好的港口条件,具有发展成为亿吨大港的潜力。因此,我们在阳江高新区规划了一大片临港工业区,发展适合搞“大进大出”的工业以及精细化工、设备制造业等。
进出口贸易总值增幅全省第三
记者:源于去年的金融危机对阳江的影响如何?据统计,今年阳江工业产品中有40%外销,G DP增长上了两位数,阳江是如何应对危机的?
魏宏广:阳江工业产品中有四成外销,其中美国、欧盟各占30%的出口份额。据统计,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,全市35%企业的外贸出口量下降,企业在手的出口订单平均减少大约25%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主要在扩大投资、刺激消费和帮扶中小企业发展上下功夫。首先,紧紧抓住国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利时机,推动一批产业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,利用银行贷款扩大投资。再则,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,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等方面下手,全面开展“家电下乡”的活动,拉动农村消费。
最后,由我们市领导挂点联系35家重点企业,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服务,加大财政扶持力度,两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;出资1000万元,联合有关单位,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,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。主动争取提高五金刀剪产品的退税率。
目前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.3%,增幅居全省前列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.3%,进出口贸易总值6.17亿美元,增长4.5%,增幅排序居全省第三位。
本报记者 涂峰 通讯员 许广企
TAG: 南方都市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