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我市全面启动“畅通重庆”建设
■为出口通道、市域公路和城区交通三大板块,各投资1000亿
畅通重庆 全局
19日,我市召开“畅通重庆”建设动员大会,全面启动“畅通重庆”建设,提出要以解决主城拥堵为重点,以构建骨干交通网络为基础,陆运、水运、空运并举,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并重,努力把重庆建设成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。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讲话,市长王鸿举作具体部署,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主持会议。
目标 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
会议提出“畅通重庆”建设目标: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,到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市内4小时通达,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;2015年实现铁路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通达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东南亚8小时通达;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;江北机场成为国际性空港。建成“半小时主城”,到2012年,主城核心区(内环高速以内)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,主城拓展区(绕城高速与内环高速围合区域)任意一点到核心区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。到2012年,主城区全面达到大城市一等管理水平,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达到二等管理水平,其余各区县(自治县)达到三等管理水平。
意义 改善重庆人民生活质量
薄熙来说,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“宜居、畅通、健康、平安和森林重庆”,是市委、市政府今后几年全力推进的工作。这些目标都是为改善重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,虽各有侧重,但都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。“森林重庆”侧重环境,“畅通重庆”侧重效率,“宜居重庆”侧重舒适,“平安重庆”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而“健康重庆”就是讲人本身。这些目标都是重庆人民的理想境界,要把它们做实,每一个目标都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、有一份郑重的决定、还要有资金的保障、有完成的时限,这样才算“四脚落地”,才会有好的成果。
薄熙来说,“畅通重庆”的意义,对市民来说,是满足他们出行的便利,购物的方便;对于都市整体来说,则是要建成有影响、有活力的工商、文化都市。大都市必然要求商务、文化及各类社会活动的效率和节奏。只有市内交通顺畅,各种经济、社会活动的步调才能加快,城市生活节奏才能加快,才能切实体现大都市的价值和辐射能力。
传统 重庆拥有光荣的筑路史
薄熙来说,重庆人也有修路的光荣传统。抗战时期,20万人苦战9个月建成滇缅公路,被誉为“手指抠出来的公路”,抗战物资得以源源不断地运抵。重庆人曾为此付出了鲜血和汗水。建国初期,邓小平同志提出修建成渝铁路,亲自调集15万筑路大军,用灯笼、火把照明,用钢钎、大锤、十字镐开凿,重庆和四川人民还捐献了129万根枕木,建成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。
追求 交通要符合直辖市标准
薄熙来说,改革开放30年,特别是直辖10年,重庆交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直辖初的“零公里”干到1000多公里,现在还在加快建设;主城区修桥打洞,疏通了城市交通经脉;城市轻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我在大连工作期间,曾去澳大利亚的悉尼考察过轻轨,也到重庆考察过轻轨,因为当时重庆的轻轨就走在全国的前列。这些年,重庆的交通管理也取得很大成绩,交通事故总量、死亡人数、万车死亡率均大幅下降,尤其在山区公路上,普遍修建了护栏,被誉为“生命工程”,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,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。能够在山高沟深的农村,坡大路弯的主城,搞了这么多交通建设,很了不起。现在,我们是站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,以直辖市的标准,要建设一个符合直辖市身份的“畅通重庆”,要在新的起点上有更高的追求。
薄熙来说,重庆人民是勤奋、上进、不甘落后的,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、城市扩展的关键时期,一定要看长远,要按直辖市的标准来设计和实施,绝不留历史的遗憾。
难题 致力于解决半小时主城
薄熙来说,“畅通重庆”有广义与狭义之分,有大交通、小交通两个概念。大交通建设固然艰难,市内交通也不可小视。在全国各大城市中,对高速公路的反映并不多,老百姓抱怨最多的倒是市区内的塞车。我们提出建设“半小时主城”,看似简单,其实并不容易,这是多数大城市都未能解决的难题。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,如果能够在几年内把“半小时主城”解决好,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。
薄熙来说,目前城市的塞车已成公害,广大市民深感其苦。塞车降低效率、消耗能源、污染环境,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,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。重庆要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,一定要解决好主城塞车的问题。他说,治理塞车要综合施治,绝不是说交警能干,指挥得当就不塞车了;也不是多修几条路就能解决问题的。治理都市塞车,一要提升路面水平,在相同的路面上通过更大的车流;二要实现交通组织科学化、智能化,设计必要的单行道;三要建设转换便利、现代舒适的换乘枢纽;四要加强占道施工管理;五要拓展地下空间,提供更多的停车位;六要提倡全民文明行车,市民遵章过街;七要搞好规划,拉开城市的大格局;八要大力提倡轨道交通。据重庆日报
TAG: 华龙网-重庆商报